转载: 微博监督员申请体质
转载: 翼城、曲沃、闻喜三县行政建制沿革考略
翼城、曲沃、闻喜三县行政建制沿革考略
【摘要】翼城县和曲沃县地处临汾盆地南缘,位于峨眉岭台地的北侧;闻喜县地处运城盆地北缘,位于峨眉岭台地的南侧。分属于两市的三县从中国古史时期就有着难以剪断的联系。晋国历史上几件大事,诸如:周成王封叔虞到唐地,晋昭侯封文侯弟于曲沃,直到晋武公以庶代嫡,均发生在这三个县域内。因此,对于这三县的行政建制沿革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晋国的历史。文章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对三县的建制沿革进行初浅的分析和考证。认为在大一统时期发展相对较为稳定,三地建制逐渐向一起靠拢,而在割据纷争时期,三地的建制就会出现相对较大的差异性,向离散方向发展。
【关键词】 翼城
前言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开始于春秋初期,最初县只设置在边地,主要起国防作用。据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西方的大国秦。《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
县,作为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它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因而对山西古代行政区划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目前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区的翼城、曲沃、闻喜三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翼城”是夏商时期的唐国旧地、西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也就是后来晋国的都城———翼,直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置翼城县;“曲沃”一名约出现于西周时期。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人称“曲沃桓叔”[1],直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始置曲沃县,县治在今县城南十里的降山北麓;而关于“闻喜”的出现,在《明一统志》卷二十·平阳府这样记载:“春秋晋曲沃地,秦改为左邑,属河东郡。汉武帝经邑之桐乡,闻破南粤,因置闻喜县。东汉罢左邑,移闻喜治此。”[2]鉴于此三县对山西省乃至全国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翼城、曲沃、闻喜作为山西政区地理研究的个案进行简要分析。
另外,建国以来关于山西行政区划的研究成果虽然不能满足地方志编纂的需要,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主要有《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山西通志·地理卷》,另外还有周振鹤先生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刘纬毅的《山西周秦县考》,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刘纬毅、张纪仲先后纂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对于了解山西政区的历史变化和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本文从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重点探讨问题背景与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从翼城、曲沃、闻喜的建置沿革做出考辨,并从秦汉时期,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三县的名称、幅员、治所与边界沿革入手。第三部分为总结部分,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三地的名称、幅员、治所与边界的空间变迁,探索其变迁大势,更深一步分析三地变迁的原因与动力。
一
翼
翼之名最早见于《春秋左传》,即《隐公》所记:“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隨。”,另外《尚书》中《禹贡》的记载,翼在“冀州(古九州之一)之域”,是古大夏之墟。《史记·晋世家》中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于叔虞,曰:‘以此封若’”,“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3]都是关于“翼”的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所以称之为唐叔虞。唐曾是尧的都城。据《毛诗谱》中,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尧墟以南有晋水,改唐为晋。后其子孙晋孝候将都城改翼城(翼城县名始此)。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中记载平阳府翼城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泽州府沁水县界六十五里,西至曲沃县界二十五里,南至绛州绛县界二十里,北至浮山县界三十里,东南至解州垣曲县界七十里,西南至绛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浮山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太平县界五十里。春秋晋都翼邑,亦曰故绛。汉绛县地。后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绛县,孝昌三年兼置北绛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翼城,属绛郡,义宁元年置翼城郡。唐武徳元年改郡曰浍州,二年曰北浍州,四年州废,县仍属绛州,天佑三年改曰浍州县。”[4]
曲沃
“曲沃”一名约出现于西周时期。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人称“曲沃桓叔”,《史记·晋世家》中这样记载:“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5],到桓叔死后,其子继位,人称“曲沃庄伯”[6]。《史记·晋世家》中记载:“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鳝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7],之后“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是为曲沃武公。”[8] 至于“曲沃”的含义,清代《曲沃县志》中记载:“沃水潆回盘旋,是为曲沃。”沃水古时称沃、沃泉、降水、佛水、天河……。它发源于降县的降山沸泉,故称降水、古代的沃水即指今景明瀑布,它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景明村。《诗经·唐风》中《扬之水》有这样的记载: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噗,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在中国古代,地名命名的原则有:以方位命名的原则,“因山为名”原则,“因水为名”原则,以具体地理历史为名的原则,“因事名之”原则,“年号地名”原则,“以形得名”原则,以姓氏为名的原则,以人物为名的原则等等,至于曲沃之名,综上所述,可见“曲沃”确实因沃水而得名。也由此我们可知,“曲沃”的命名符合“引水为名”的原则。
闻喜
闻喜县历史悠久,在东周、西周以及春秋时期都属晋国曲沃。战国时属三家分晋中的魏国,到秦时改为左邑,汉武帝时才有闻喜之称。《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中记载闻喜县,“春秋晋曲沃邑,秦改曰左邑。战国时属魏。自汉武帝巡视经此闻破南越喜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另外在《禹贡》、《史记》、《汉书》中对其都有记录。
二
据以上分析及史料记载,翼城在秦朝时名绛邑(包括今曲沃),西汉时县名绛县,属河东郡。东汉时易名绛邑县,属河东郡。合翼、沃、绛为一邑。《舆地广记》记载绛州翼城县:“晋穆侯自晋阳徙都于绛,至孙孝侯改绛为翼,谓之翼侯。其后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之,复谓之绛。二汉为绛县地。”[9]在《明一统志》平阳府翼城县中记载:“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春秋时晋绛邑,后更曰翼。汉为绛县地。”[10] “《魏书·地形志》晋州北绛郡:“北绛,二汉属河东,晋属平阳。二汉、晋曰绛,后罢。”[11]可以推断在东汉西汉时期,翼城名绛属河东郡。是以今翼城东南北绛村为中心的。
至于曲沃,在西汉时置绛县,属河东郡[12]。治所在今曲沃县西南1公里。东汉改为绛邑县,属河东郡。《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中记载绛州曲沃县:“本晋旧都绛县地也,汉以为绛县,属河东郡,后汉加‘邑’字。”[13]《括地志辑校》曲沃县:“绛邑故城,汉绛县,本晋都新田,在洚州曲沃县南二里,因绛山为名。”[14]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曲沃县:“汉河东绛县治此。……东汉绛邑县地。”[15]
另外,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左邑县置闻喜县,属河东郡,治所在桐乡,在今闻喜县西南。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左邑县并入闻喜。县治迁至左邑城,即今闻喜县城关。《明一统志》卷二十·平阳府中记载闻喜县,“春秋晋曲沃地,秦改为左邑,属河东郡。汉武帝经邑之桐乡,闻破南粤,因置闻喜县。东汉罢左邑,移闻喜治此”[16]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闻喜县记载,“春秋晋曲沃邑,秦改曰左邑。汉元鼎六年分置闻喜县,皆属河东郡。后汉为闻喜邑,省左邑入之”。
表一
地名 |
朝代 |
地名名称 |
所属郡 |
资料来源 |
翼城 |
秦朝 |
绛邑 |
河东郡 |
《明一统志》平阳府翼城县 |
西汉 |
绛县 |
河东郡 |
||
东汉 |
绛邑县 |
河东郡 |
||
曲沃 |
秦朝 |
绛邑 |
河东郡 |
《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中记载绛州曲沃县 |
西汉 |
绛县 |
河东郡 |
||
东汉 |
绛邑县 |
河东郡 |
||
闻喜 |
秦朝 |
左邑 |
河东郡 |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闻喜县 |
西汉 |
闻喜县 |
河东郡 |
||
东汉 |
闻喜邑 |
河东郡 |
三
魏文帝正始八年(247)分河东汾北10县为平阳郡,绛邑县就属平阳郡。
闻喜在这一时期与翼城、曲沃属渐走渐远之势。三国时期,置河东郡,治所为安邑,今夏县北包括闻喜地。北魏时期改属正平郡。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移治于栢壁,即今山西新绛县西南柏壁村,属正平郡。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正平郡闻喜县中有此记载,“治柏壁,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二十里”。 [22]于武成二年改属绛州。
表二
地名 |
朝代 |
地名名称 |
所属郡 |
资料来源 |
翼城 |
东晋、西晋 |
绛邑县 |
平阳郡 |
《魏书·地形志》 |
北魏 |
新安县 |
北绛郡 |
||
北周 |
北绛县、小乡县 |
晋州北绛郡、绛州正平郡 |
||
曲沃 |
东晋、西晋 |
绛邑县 |
平阳郡 |
《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
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 |
北魏 |
曲沃县 |
正平郡 |
||
北周 |
乐昌堡 |
正平郡 |
||
闻喜 |
东晋、西晋 |
安邑 |
河东郡 |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 |
北魏 |
安邑 |
正平郡 |
||
北周 |
柏壁 |
正平郡 |
四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变革最深、最有影响的一个时期。隋开皇三年(583)罢北绛郡为晋州,徙治故晋都城。《隋书·地理志》绛郡翼城:“后魏置,曰北绛县,并置北绛郡。……隋开皇初郡废。”[23]十八年(598)改北绛县为翼城县,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合翼城、绛县为翼城郡,并置小乡县。《舆地广记》绛州翼城县:“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翼城,属绛州,义宁元年置翼城郡。”[24]《明一统志》平阳府翼城县:“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隋初郡废,又改为翼城县,属绛州,义宁初,于县置翼城郡。”[25]唐武德元年(618)郡废置浍州,二年(619)改为北浍州,治所在今翼城县。辖区相当今翼城、绛县地。武德四年(621)废,县属绛州;《旧唐书·地理二》中记载绛州:“武德元年,改为浍州。二年,改为北浍州。四年,州废。”[26]《读史方舆纪要》平阳府翼城县记载:“义宁初于县置翼城郡,唐武德初改为浍州,二年又为浍州治。四年州废,仍属绛州。”[27]祐二年(905)为了避朱全忠父讳改翼城县为浍川县。治所初设在今翼城东南10公里北绛村。改名浍川县,治北绛村。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翼城县记载:“唐武德元年,废郡,改浍州。二年,改北浍州。四年,州废,三县并属绛州。……天佑二年,更名浍川。五代后唐徙治王逢寨。”[28]从北魏设曲沃县始,翼城、曲沃就为两个平行的行政单位了。
隋朝时期,曲沃县隶属于绛州,隋开皇三年,废正平郡,改属于绛州。十年(590)以后曲沃县治所在今曲沃县城,属绛州。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曲沃县:“县城:隋开皇十年,自乐昌堡徙治今址,始筑土城。”[29]《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曲沃县:“在府南百二十里。东至翼城县五十五里,西至绛州五十六里,南至绛县六十里,西南至闻喜县九十五里。晋新田之地。……后魏太和十一年,改置曲沃县,属正平郡。……隋开皇三年,郡废,属绛州。”[30]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绛州曲沃县:“……周明帝移长乐城于今县南七里乐昌堡。隋开皇三年,罢正平郡,改属绛州。十年又移于绛邑故城即今治也。”[31]绛州,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平阳府曲沃县记载:“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隋属绛郡。唐属绛州。”[32]《舆地广记》绛州曲沃县记载:“晋文侯封弟成师于此,谓之曲沃桓叔。二汉为绛县地,后周置曲沃县。隋属绛郡。唐属绛州。”[33]
隋唐时期对于闻喜采取的是和翼城、曲沃相类似的管理制度,隋开皇十年(590年)闻喜县治所由栢壁移至甘谷(即今闻喜县东镇),属绛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闻喜县更名为桐乡县。《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绛州闻喜县记载:“隋开皇三年罢郡,属绛州。”《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中记载:“闻喜县……隋属绛郡,后改为桐乡。唐武德元年复为闻喜,属绛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桐乡县析置闻喜县,属绛州。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时省桐乡入闻喜。县治在甘谷,即今闻喜县东镇镇。天宝元年(742年)属绛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绛州。唐元和十年(815年),闻喜县治所又迁回原桐乡故城,即今闻喜县西南。《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闻喜县,“隋属绛郡,后改为桐乡。唐武德元年复为闻喜,属绛州。”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解州闻喜县中有记载,“(唐)元和十年刺史李宪奏,复置县于桐乡故城。”
表三
地名 |
朝代 |
地名名称 |
所属郡 |
资料来源 |
翼城 |
隋朝 |
初,翼城县 |
绛郡 |
《舆地广记》绛州翼城县四川大学2003年8月第1版,卷十八,519页 |
唐朝 |
浍州 |
绛郡 |
||
曲沃 |
隋朝 |
曲沃县 |
绛郡 |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469册,卷四十七,399页 |
唐朝 |
曲沃县 |
绛州 |
||
闻喜 |
隋朝 |
甘谷 |
绛郡 |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 |
唐朝 |
闻喜 |
绛州 |
五
五代时期唐长兴四年(933)浍川县徙治于王逢寨也就是今翼城县。民国《翼城县志·建置沿革》:“后唐徙治王逢寨,即今翼治,后晋、后汉、后周俱不改。”[34]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翼城县县城:“旧治在翔皋山下。后唐长兴四年,因王逢屯兵故寨,遂徙于此。”[35]宋金元时期的地方区划基本是以宋为基础的,金元时期是在宋时期的基础上进行沿革、调整。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划小政区,在全国设置了23路、38府、254州、59军、1234县。这时翼城名为翼城县,隶属绛州。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翼城县县城中记载:“宋复名翼城县,隶绛州。”[36]《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翼城县:“(唐)天佑二年改曰浍川县。五代因之。宋复曰翼城。”[37]金兴定四年(1220)升为翼州,辖垣曲、绛县、隆化县。《明一统志》平阳府翼城县中“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唐初郡废,置浍州,后废州,复属绛州。金改翼州。元复为翼城县,属绛州。”[38]
而曲沃县在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建制基本没有变化,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平阳府曲沃县中记载:“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隋属绛郡。唐属绛州。五代宋金元皆因之。”可见,在五代宋金元时期,曲沃仍名为曲沃县,属绛州。《明一统志》平阳府曲沃县中也有记载:“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隋属绛州,又移治绛邑故城北,即今治。唐宋金元皆因之。”
关于闻喜在五代宋金元时期相对前朝又有了新的变化,五代后汉乾佑元年(948年)移治于今闻喜县城关,属解州。《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解州·闻喜县左邑城[39]中记载:“唐复移治桐乡故城,五代时移今治。”以后宋、金、元、明各朝沿袭之。在史料典籍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解州中记载:“领县三:解县、安邑、闻喜。”《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庆成军解州中亦有记载:“县三:解、闻喜、安邑。”《金史》卷二十六·地理志解州中记载:“县六:解、平陆、芮城、夏、安邑、闻喜”。《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解州中记载:“领六县:解县、安邑、闻喜、夏县、平陆、芮城。”
表四
地名 |
朝代 |
地名名称 |
所属郡 |
资料来源 |
翼城 |
五代 |
王逢寨 |
绛州 |
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
四》 中华书局1990年11月第1版,卷二六 民国《翼城县志·建置沿革》 卷一 |
宋 |
翼城县 |
绛州 |
||
金 |
翼城县 |
翼州 |
||
元 |
翼城县 |
绛州 |
||
曲沃 |
五代 |
曲沃县 |
绛州 |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
《明一统志》卷二十 |
宋 |
曲沃县 |
绛州 |
||
金 |
曲沃县 |
绛州 |
||
元 |
曲沃县 |
绛州 |
||
闻喜 |
五代 |
左邑 |
解州 |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 《宋史》卷八十七 《金史》卷二十六 |
宋 |
闻喜 |
解州 |
||
金 |
闻喜 |
解州 |
||
元 |
闻喜 |
解州 |
六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后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三县的建制相对较为稳定。翼城在元初复名为了翼城县隶属于绛州,到明、清时期隶属于平阳府。《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平阳府翼城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泽州府沁水县界六十五里,西至曲沃县界二十五里,南至绛州绛县界二十里,北至浮山县界三十里,东南至解州垣曲县界七十里,西南至绛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浮山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太平县界五十里。……元初州废,复曰翼城县,属绛州。明洪武二年改属平阳府。本朝因之。”[40]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翼城县:“金兴定四年七月,升为翼州。……元复名翼城县,隶绛州。明洪武初,改隶平阳府。国朝因之。”[41]
曲沃亦如此,明朝洪武二年(1369)改属平阳府。清朝时期沿袭此建制。《明一统志》平阳府曲沃县中有记载:“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唐宋金元皆因之。本朝洪武二年,改今属。编户六十八里。”[42]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平阳府曲沃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隋属绛郡。唐属绛州。五代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二年,改属平阳府。本朝因之。”[43]
在明清时期,闻喜与前面两地的建制改革有所趋势有所不同,略显复杂。明朝时期沿袭宋、金、元旧制,属解州。清初也是沿袭此制,到雍正七年(1729年)时,改属绛州。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60)《乾隆闻喜县志》卷一中记载:“五代汉乾佑元年割河中、闻喜属解州。宋、金、元因之。……明属平阳府解州。国朝因之。雍正七年……改隶绛州”。[44]《光绪闻喜县志斠》卷一·沿革中记载“……元属晋宁路解州……明属山西布政司平阳府解州。国朝初因明旧,后改属绛州。”[45]
表五
地名 |
朝代 |
地名名称 |
所属郡 |
资料来源 |
翼城 |
明朝 |
翼城县 |
平阳府 |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
清朝 |
翼城县 |
平阳府 |
||
曲沃 |
明朝 |
曲沃县 |
平阳府 |
《明一统志》卷二十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 |
清朝 |
曲沃县 |
平阳府 |
||
闻喜 |
明朝 |
闻喜 |
解州 |
《光绪闻喜县志斠》卷一 |
清朝 |
闻喜 |
绛州 |
结语
商周春秋战国到明清两三千年里,翼城、曲沃、闻喜三县的建制不断地发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1)位于晋南地区的翼城、曲沃、闻喜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翼城是夏商时期的唐国故地,曲沃一名出现于西周时期,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三县与晋国历史有关,对三县建制沿革的研究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晋国的历史。2)三县名称的变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格局纷争时期名称变换频繁,其中魏晋时期变化最甚,基本上政权更换三县都会易名。3)三县治所变化也有其特点,在大一统时期发展相对较为稳定,三地建制逐渐向一起靠拢,基本上大一统时期,三地都隶属于一个州府,有时甚至隶属同一郡,这一点在翼城、曲沃两地体现更为明显,比如秦汉时期,翼城、曲沃、闻喜都属河东郡,隋唐时期三县都属绛郡,只是在唐时改绛郡为绛州;而在割据纷争时期,三地的建制就会出现相对较大的差异性,向离散方向发展,尤其是闻喜而五代、宋、元时期,翼城、曲沃属绛州,闻喜属解州。也就是历史上分分合合的发展,奠定了现在翼城、曲沃分治两县,都属临汾市辖区,而闻喜治闻喜县,属运城市辖区这样的格局。另外地理、水文条件对此格局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2」
「3」
「4」
年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Yicheng Quwo and Wenxi
Abstractor:YiChengXian QuWoXia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linfen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ridge terraces; Wenxi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of Yuncheng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ridge south of mesa. Points belong to two of the three counties in China, from ancient times to cut off contact with. Jin in history, several events such as: ZhouChengWang seal, uncle specter to the tang JinZhaoHou sealing WenHou brother in JinWu male QuWo, until in ordinary generation, had occurred in the primogeniture in three counties. So, for the three counti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help u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in.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making full use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combined with his ow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he institution evolution of three count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liminary and textual research. Think in relatively stable period of thought-unification three development, system being drawn together in the regime, and the period of three design-building, strife will appear relatively large differences to the discrete direction.
Keywords:YiCheng,QuWo,WenXi,administration,formed,history
[1] 《史记·晋世家》卷三十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16页
[2]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3] 《史记·晋世家》卷三十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16页
[4]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476册卷九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5页
[5] 《史记·晋世家》卷三十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16页
[6] 《史记·晋世家》卷三十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17页
[7]
[8]
[9] 《舆地广记》卷十八,成都,四川大学2003年519页
[10]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11] 《魏书·地形志》卷一百六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478页
[12] 《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蒲子:“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卷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1550页
[13] 《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332页
[14] 《括地志辑校》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57页
[15]
[16]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17] 《魏书·地形志》卷一百六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478页
[18] 《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一》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332页
[19]
[20]
[21]
[22]
[23] 《隋书·地理志》卷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850页
[24] 《舆地广记》卷十八,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519页
[25]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26] 《旧唐书·地理二》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471页
[27]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885页
[28]
[29]
[30]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882页
[31]
[32]
[33] 《舆地广记》卷十八,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518页
[34]
[35]
[36]
[37]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中华书局2005年1885页
[38]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39]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左邑故城,“今闻喜县治”
[40]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476册卷九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5页
[41] 《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卷二六,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2341页
[42] 《明一统志》卷二十,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
[43]
[44]
[45]
学生姓名:袁莉芳 指导老师:王杰瑜
WP Photo Album Plus上传中文名图片注意
WP Photo Album Plus上传照片自动调整大小
设置项在:
A WPPA+ global system related size settings
2 Resize on Upload Indicate if the photos should be resized during upload.
取消对勾,则不自动缩小。打上对勾,出现选择:
最大尺寸1920 X 1820 ,还是有些小。所以我打掉了对勾。
2018年1月29日20:47:51
转载: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
2018年1月29日读书笔记
1、手机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中国高铁以及电子商务一起被一些人称作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2、chaser是一个英语单词,可以用作名词,可以翻译为追赶着、猎人,等等。
转载: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与策略
参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时,首先,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
从试卷类型上分,第一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二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重视I卷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低于40分钟,如果你成绩差甚至可以用60分钟。II卷: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2分为原则,做题要先易后难,很难的题不要久攻。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至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以便节约时间,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大多数同学们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其次,注重做题顺序。对于少数同学们来讲,按试题顺序做题是比较适宜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漏做试题,也相对节约时间。但对于大部分同学,三科水平差异比较大,做题时可先做优势学科,既可先拿到分数,又可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学们情况各不相同,选择哪种做题顺序要因人而异,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稳定一种方法。
三.Ⅰ、Ⅱ卷做题注意事项:Ⅰ卷为选择题,同学们在做答时要稳定心态,速度不宜过快。客观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除物理外〕,难度不大分值又高,所以如果选择题能够得到较高分,即使后面有一些失误,成绩也不会太低,因此选择题答的好坏,至关重要。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审题要细,一般来说,简单题应阅读两遍;仔细审题时,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对于选项是定还是否,要有根据,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的题更要复查。选择题从试题题干上分析有两大类:一是完整叙述题,只要读完题干,即可分析出答案,解答这类题可以快一点。二是不完整叙述题,解答这类题要把题干和选项仔细分析比较,利用排除法和推理法得到正确选项。考生在检查答案时,如果没有更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的答案。Ⅱ卷题目基本为各学科的综合试题。做题时,首先要读懂试题,通过对试题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第二,理清解题思路;第三,一步一步准确完整地按要求回答问题。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要特别注重解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专用名词和计算单位等的应用都应准确完整,并形成习惯。做Ⅱ卷时,通常会遇到难题,解题能力强的同学们可以继续做下去,对多数同学们来讲可以做下标记后先做后面的题,争取时间拿到更多的分数。
审清题目,规范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失误,全盘皆输。一般来说,对于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应阅读两遍;对于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题应分三步:第一步,先粗读,大脑对题中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第二遍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大脑建立一幅较为清晰的物理情景。第三遍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遇到似曾相识的“熟题”,先不要急于下笔,这类题往往有陷阱,比如题设条件发生变化等,再看一遍,确认后再下笔。阅读时最好用钢笔点着逐字读,这样不会遗漏有用信息。虽然慢了些,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路没走错,就有可能到达目的。此外,同学们还要加强规范解题的训练。考生解题不规范是参与高考理综评卷的老师时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化学、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
理科综合卷计算题要求很明确,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表述和重要的方程,但不少同学们满纸都是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很难见到汉语表述,怎么能得到高分呢?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参考高考理科综合标准答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最后送给同学们几句话:
基础题拿足分,中档题少失分,难题力争多得分。谨防因答题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排除杂念,轻装上阵。在考前要静思几分钟,双目微闭,全身放松,缓缓呼吸。
充满自信,斗志昂扬。要学会自我安慰: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不见得会做。只有这样才会很快稳定情绪,进入角色。
头脑清醒,谨小慎微,做到要吃透“题情”,要了解各题的分值配置,以便合理分配时间,要明确和设计出解题方法、步骤,达到一准、二快、三规范的答题要求。
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文章来源于淡如水的博客,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江苏一大学生用化学元素拼写春联:高中曾“翻译”《蜀道难》

贴在门口的化学元素符号对联为寝室增添了几分节日气氛。 @辅导员蜀黍 图
“Ag Zn Na F Ga Hf Mg”“Re Sg Tc Au As Sc Ti”,这不仅是两组化学元素,还是一副对联。1月16日,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辅导员李雍在路过学生寝室时,发现一副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符号拼成的对联贴在门两旁,感觉挺有趣。于是,随手拍下传到了网上,并被大量转发。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李雍上传的图片中看到,贴在门口的对联为寝室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该对联用红纸书写,上联为Ag Zn Na F Ga Hf Mg(银锌钠氟镓铪镁,谐音“迎新纳福家和美”),下联为Re Sg Tc Au As Sc Ti(铼钅喜锝金砷钪钛,谐音为“来喜得金身康泰”),横批“闷声发大财”。有网友直呼脑洞大,也有网友调侃不押韵:“康泰换成泰康就好点。”
“我把对联和对联的解读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没想到后来会这么火。”李雍告诉澎湃新闻,自己以前是文科生,一开始并没看懂,之后请教其他人,才明白这副对联的含义。

对联释义。@辅导员蜀黍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卞正是这副对联的创作者之一。他对澎湃新闻解释称,“化学元素对联”的创意是来自于高中时期的化学竞赛群。几天前的一次寝室“卧谈会”,卞正和室友聊起了高中编写对联这件事,随后便买了纸笔请班里的同学代笔写下,贴在了寝室门口。
卞正坦言,对联因此走红网络,自己也很意外。而在作为辅导员的李雍看来,如此热度也恰恰显示了这副对联的价值。“能够把自己的专业运用到传统对联的创作中,表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化学与人文的交融,在这种融合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的活力与灵动。”
【对话】
澎湃新闻:怎么想到写这副“化学元素对联”?
卞正:有天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大家聊天,聊到隔壁的学长贴了一副“正经”春联。我就把我高中时候,和班里、学校学长一起想的元素春联拿出来给大家看了。然后(大家)都觉得挺好玩、挺新鲜的,就网上买了春联红纸,到货之后拜托同班写毛笔字好的同学写下来。
澎湃新闻:第一次用化学元素符号拼写句子是什么时候,怎么会想到的?
卞正:高三。高中阶段我选的是物理、化学组合,临近高考的课余时间,(大家)突发奇想。有一天刚考完试,一同学拿着《蜀道难》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半句诗给我,那时他已经填了三个字,我拿着一张刚刚结束完“战斗”的草稿纸填了两个,又来一个同学又填两个。

卞正高中时曾用化学元素符号“翻译”过《蜀道难》。采访对象供图
澎湃新闻:后来怎么想到用化学元素拼写春联的?
卞正:同学把这句化学元素版《蜀道难》发到了化学竞赛群里,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又找来两句春联,在群里又用化学元素符号“翻译”了一遍。当时有人还把这句春联P到红纸上,变成了春联的样子。
澎湃新闻:现在还能记得元素周期表里的这些化学元素吗?
卞正:还能背下来。
澎湃新闻:听说你们把原来的横批改了?
卞正:原来的横批是“万事如意”,现在改成了“闷声发大财”,显得更有意思。